数控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进展报告
新闻来源:管理员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10-09  点击量:1888 次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名称: |
数控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
项目负责人: |
陈 瑶 |
联系方式: |
E-mail: cs1820@163.com |
所在单位: |
机械工程系 |
立项时间: |
2010-12 |
填表时间: |
2012-9 |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填 表 说 明
一、项目建设目标
1、总目标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使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以马钢公司、方圆支承、泰尔重工以及万马机床等企业为实践教学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数控技术岗位为目标,将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摇篮。 2、建设思路 根据马鞍山及周边地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行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数控技术人才。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行业适应能力,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岗位需求分析,开发适应数控、机械制造行业需要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以知识的更新、时效为前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适用性、特色性、先进性和灵活性。 (3).改革现行教学模式。建立规范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实现1-2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教学,向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组建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执业资格工程师等走进课堂,加快硕士学位教师的培养,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 (5).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考试平台。实行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双重考核,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的标准力求客观、实用、可操作,考核的手段和方式更注重适用性、应用性、创新性。 (6).加强辐射能力、服务能力建设。本专业经过重点建设,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承担技术开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对马钢公司和马鞍山机械制造企业职工转岗、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国家“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基地的作用,增强社服务功能,对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
二、前期建设情况(对照任务书)
(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建设进展,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特色做法等) 项目建设落实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 根据省教育厅的《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教高〔2008〕5号)和《关于公布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皖教高〔2010〕28号)的要求,省级建设项目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度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资源、课程与教材、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管理等项目。 1、专业培养目标 2011年度本专业如期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机械加工行业企业和数控技术产业的需要,始终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 (1)、召开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1次,认真听取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建议; (2)、安排陈瑶、栾福庆等5名教师到马钢车轮轮毂公司、马钢重机公司、马钢四钢轧总厂等企业实习、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教师同时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职业关键能力的调研,并写出了专题调研报告; (3)、分别于2011年6月与2011年10月间开展了对用人单位和数控技术专业应、往毕业生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撰写综合分析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度,本专业针对学院年度招生计划,近年生源特点,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初步建立了以“面向岗位的岗位特定能力、面向行业的行业关键能力、面向社会的职业通用能力”三重能力的课程体系架构;建立了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依据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1)、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程序,针对文理兼收的招生计划修订了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制订程序严格,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强。 (2)、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召开了1次有关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进行2次毕业生问卷调查等,了解专业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发展趋势和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作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依据。 (3)、根据 “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注重素质”的原则,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组织或整合模块式课程内容。进一步强化技能实训实习,增加训技能练和项目实践的课时,在2010级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增加了机械制图的课时,减少或整合理论力学课程的课时,将数控操作训练课程提前,重新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并完善了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教学做”一体教学的条件; (4)、每个职业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5)、将全面实施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制教学,将所有关于工作和学习的相关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互补。建立了初步的教学、创新、科研三位一体,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的共享平台。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校内实训场所的最大功效,构建 “理论--实训--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课程教学体系,营造完整的职业情境。这种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制教学方案,将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联系,能让学生直接看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同时它也是一种人人参与、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并在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生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还有交流。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争先意识,逐步树立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并获取大量的职场工作经验。 (6)、改革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横向与纵向结合,多层次、多方位考核评价学生,建立毕业设计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除了分模块分阶段组织考核与课程综合考核相结合外,在考核模式上更注重学生在考核内容陈述方面的表现,通过这方面的测试与训练,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如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采取答辩环节,先由学生模拟陈述设计加工构思、内容,对自己的创新设计进行全面解释,然后教师和企业代表对其进行总结与点评,最后结合两者给出合理成绩。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3、专业师资队伍 2011年度,本专业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有1名教师作为安徽省唯一参加“全国数控大赛指导教师交流会暨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名教师参加了《机械制图》、《技术制图》新国家标准宣贯师资培训;5名教师下企业调研实习;4人次参加了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同时,聘请兼职教师7人。通过一年建设,教师数量基本足够、结构趋向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 (1)、本专业现有教师14名,其中聘请了7名来自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兼课教师。 (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者7名,其中3人被确定为学院骨干教师。 (3)、4人次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或学术交流。 (4)、1名教师获安徽省第四届数控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5)、1名教师申报了2011年度安徽省专业带头人。 4、课程与专业教学资源 2011年度,本专业继续以校级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建设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拟组织申报《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已投入240多万元的基础上,投入了30多万元,扩建了数控仿真实训室,已初步建成了集教学、科研、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多功能于一体的,融仿真实训、金工实训普车实训和数控车铣加工实训的实训中心。 (1)、讨论完成基于工作工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完成该课程部分项目的设计与课件的制作; (2)、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更新了电子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 (3)、修订了《综合实训》、《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艺》、数控仿真等课程及实训项目指导书; (4)、增加宇龙数控仿真软件4.8版本70节点; (5)、更新CAD/CAM实训室电脑80台套; (6)、更新配置教学用多媒体4套; (7)、与马鞍山职教中心建立资源共享,为学生竞赛训练提供资源; (8)、在泰尔重工、方圆支承等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5、专业研究 2011年度,本专业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由数控技术教学团队申报的《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研究》教研教改项目被学院列为2011年度重点项目立项; (2)、《数控仿真实训》等4个课题获学院立项; (3)、教师发表专业或教学研究论文8篇; (4)、数控技术教学团队申报了校级教学团队。 6、专业管理 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及时分析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初步建成了以学院为核心、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建立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标准,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管理,企业技师主要负责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质量、技术熟练情况和敬业精神培养,通过管理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强化了对顶岗实习、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从理论教学、项目任务、实训过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入手,全程监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以班主任为主协同系部就业秘书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保持与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收集反馈信息。 (4)、由系部进行每个教学项目一次的教学检查,进行不定期听课,每学期开展了1次说课竞赛、讨论评课、网上师生评教等。每学期以学生测评、教学检查小组测评和系部综合测评相结合进行教学集中检查。 7、人才培养质量 本年度,本专业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岗位特定能力与行业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使本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一次就业率达94.8%,对口就业率超70%。 (1)、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竞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锻炼竞争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中薛俊、刘自波等同学在安徽省大学生双创活动中都提交了个人的作品;
(2)、不断加强“双证书”认证体系建设,本年度组织了2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数控车中级工取证考试通过165人,中级制图员取证通过231人。 8、特色与示范 随着本年度计划的成功实施,本专业实现了如下的特色与示范: (1)、通过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制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对岗位专业能力和行业关键能力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模块更加清晰易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试点实施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用真实的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强企业文化的素养教育,使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 (3)、初步完善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名称、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等整套课程体系,将为省内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4)、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增强了企业对高职教学工作的认同感,为企业接受高职毕业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初步健全了实训基地,每批能满足80名左右的在校全日制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每年可以接受100人左右的外校学生来校实习实训,可以满足一定数量的社会人员的培训需求。 (6)、通过本专业的建设,带动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构建了全新的岗位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
|
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等。) 1、主要存在的问题 (1)、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作为示范区的马鞍山,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机械类尤其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将急剧增加。急剧增加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突出体现为:人才培养方案中按岗位导向建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急需的机械类(数控技术)人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2)、随着即将全面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如何加强项目教学管理和发挥项目教学的作用,是专业建设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拟解决的办法 (1)、拟依托马钢公司企业技术力量和研发水平,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为契机,立足冶金机械制造加工特色,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运行及推广一套交互型、综合性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平台,使企业的标准生产环节成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核心技术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或将企业技术团队聘请至校内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参照机械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核心标准,密切关注人才需求变化,加大企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力度。 (2)、在解决项目教学管理的问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互补关系,与行业、企业及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保证一定的项目量。其次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组织构架和管理制度,并与师生达成协议,形成系部、教师、学生三级管理模式。第三,根据课程模块编写、下达项目任务书,明确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强调在项目中学生需掌握的技能。第四,形成较为完备的模拟企业环境和要求,明确进入模拟车间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要求。 3、下一步建设措施 本专业在2011年度建设主要项目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为保证按质、按时、按要求完成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本专业将在下一步建设过程中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建设标准,按计划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公认的数控特色专业。主要措施如下: (1)、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场地的优势,建成一个融金工实训、数控加工仿真实训、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基地,还可满足周边企业及职业院校数控技术的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部分需求。 (2)、根据企业生产岗位设计课程模块及模块内容,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及生产技术的变化,建设技能课程群和专业项目库,补充专业群内课程建设。 (3)、继续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加大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力度,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加强、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建立系统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整合兄弟院校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专业大类的优势师资,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并联合教师进行重大设计项目攻关、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完成校级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建设任务,并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将《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
四、经费使用情况
1、宇龙数控仿真软件4.8版本70节点,78,000元(2011年5月完成); 2、更新CAD/CAM实训室电脑80台套,320,000元(2011年12月完成); 3、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双创活动参赛作品制作以及奖励费用,2,000元。 4、升级proe软件为CREO1.0,共50个节点,60,000(2012年8月完成); |
五、阶段性成果(附有关材料及说明)
(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和成效。) 1、宇龙数控仿真软件4.8版本70节点,78,000元(2011年5月完成); 2、更新CAD/CAM实训室电脑80台套,320,000元(2011年12月完成); 3、升级proe软件为CREO1.0,共50个节点,60,元000(2012年8月完成)4、2012届数控技术毕业生数控操作工取证率95%; 5、2011年安徽省大学生双创活动一份作品获三等奖; 6、2012年马鞍山数控技能大赛中数控铣获二、三等奖各一人;数控车一二等奖各一人; 7、4人次参加2012年安徽省第五届数控技能大赛。
证书见附件1 |
六、后期建设方案及措施
2012年度建设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的教师:2名;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基本技能模块建设:主要进行公差与配合、技术测量子模块的建设 专业技术模块建设:主要进行数控车子模块的建设 综合技能模块建设:主要进行轴套类零件编程与加工子模块的建设 沟通能力模块建设:主要进行当众演讲子模块的建设 3、完善教学条件建设 2012年,主要进行完善CAD/CAM实训室建设
|
七、审核意见
学校审查意见:
项目进展顺利,达到任务计划要求,请专家组进行阶段审查验收。
(签章):华体汇体育官网入口appAPP下载 2012年 9月 10 日 |
专家检查意见: 学院要更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保障和支撑。 项目建设方案具体,建设目标名明确,建设进展符合任务计划要求,项目进展顺利。
专家组负责人:(签字)吴玉国 专家组其他成员:(签字)张永涛 刘希贤 陈厚新 陈友根 刘立安 沈飞 赵海山 潘洪波 倪顺利 汪祥支 雷炜 王小平 沈华勇 2012年 9月29 日 |
教育厅审核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
附件1: